10月9日上午9点,旭日东升,出现在金山上的永定区陈东乡烟台村。山风带着药香,穿过烟台村古老的土地建筑的屋檐。 76岁的陆赫连坐在家门口,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在他脖子后面扎针。针头一刺入皮肤,老者突然笑了——不是痛苦地皱眉,而是像冰冰刚融化时的第一朵花蕾一样舒展开来的笑容:“这针比止痛药还管用,你家门口就能找到专家了。”
一位患有眩晕症的爷爷目前被陈东乡卫生院的医疗队包围着。他们带来了便携式超声波机、针灸套件、血糖仪,在海拔820米的山村设立了临时诊所。八名专家分为三组。有的蹲着在医院大坝给老人测量血压,有的坐在门槛上检查手腕,有的拿着听诊器在屋檐下听心肺。林燕生72岁的奶奶紧紧抓住医生开出的药品说明书,在手指上一遍又一遍地写着“每天早上服半片”的字样。他眼角的皱纹轻轻闪烁:“现在我知道如何控制科学压力,我就越有感觉!”
陈东乡烟台村海拔820米,距永定县城45公里。它发现于僻静的山区。全村60岁以上留守老人96人,占全村常住人口的82%。他们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离开这山林了。以前的标准是“小病带大病拖”——不是不想治疗,而是因为去县城的路要翻很多山,坐火车要一个半小时。考虑到老人的情况,陈东乡卫生院和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内科、手术、化验、超声、公共卫生等医疗队进村联合义诊。我们为成人测量血压和血糖,定期进行心肺听诊等检查,并进行针灸、拔罐等中医治疗。针对村民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,我们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,提供专业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。除了定期复查外,还为每一位老年人量身定制“一人一策”的治疗方案。
“这次义诊不仅涵盖了常见疾病的诊治,还专门为群众举办了健康教育环节。向村民普及日常保健知识、急性病预防和合理用药,增强大家的自我保健意识。”陈东乡卫生院主任胡高标说,他定期带设备去巡视,为每一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,定期遵纪守法,让这些留守人员“不患小病,不耽误大病”。
近年来,永定区制定了《龙岩市永定区总医院优质来源下放工作方案》,定期组织老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慢病管理、会诊、会诊等活动。这种“前行”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原住民的医疗水平,也增强了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心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永定区总医院已组织医疗l 资源将HigIT下沉至500人,服务超过20,000人。
(熊川张书香 | 编辑: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)
WS68ecfcd4A310C4DEEA5EC20e
https://fj.chinadaily.com.cn/a/202510/13/ws68ecfcd4a310c4deea5ec20e.html
版权保护:本网站发布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信息等)版权归中国日报网(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使用。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,禁止转载和使用。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:[email protected]